是谁“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”?
公元550年,高洋强制东魏孝静帝让位于他,从而竖立北齐政权。高洋当上皇帝后,立时派人毒死了孝静帝。尽量如许,他仍然心有余悸。一年后,他又找托言杀死了孝静帝的三个儿子。高洋认为,昔时王莽篡汉之所以失败,是因为没有将刘氏宗亲一网打尽,从而留下祸胎。于是,一不做,二不休,他决意大开杀戒。
他将孝静帝的宗室近亲,四十多家共七百多口悉数加入死刑名单。为了杜绝后患,他甚至连婴儿都不放过。新闻传出来之后,东魏宗室的远房宗族都陷入了极端惊恐之中。他们聚在一路商酌对策。有个叫元景安的县令说:“如今,我们想要保住人命的独一法子,就是恳求高洋准许我们不再姓元,而让他赐我们姓高。”他的堂兄元景皓果断否决如许。他说:“岂得弃本宗,逐他姓?大丈夫宁为玉碎,不克瓦全。”意思是说,我们怎么能够甩掉本宗而改别姓来保命呢?大丈夫宁可作为玉器被打坏,也不肯意为了保命而去做瓦器。元景安为了活命,就将这些话偷偷敷陈了高洋。高洋知道后,立刻命令速捕并处死了元景皓。后来,人们将这个故事总结为“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”,比方宁肯壮烈地死去,也不肯荷且偷生,委屈求全。
是谁“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”?
“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”,意思是说,芳华韶华固然已经失去,然则珍爱像桑榆一般的晚年时光也不会为时太晚。有的时候也用来比方有失必有得。这一典故和东汉有名上将冯异有关。
冯异精晓兵书,足智多谋,跟着光武帝刘秀立下汗马劳绩,深受倚重。刘秀称帝,竖立东汉之后,录用冯异为征西上将军,让他和邓禹一路领兵西进,伐罪占有关中区域的赤眉军。其时,赤眉军屯兵二十万,兵强马壮。冯异经由细心考虑之后,建议先派人去赤眉军中诱降,好骚动仇敌的军心。如许,邓禹、邓弘领军从东边攻打,本身从西边攻击,从而对赤眉军形成器材夹击之势。邓禹和邓弘建功心切,不听冯异的建议,直接领兵攻打赤眉军,究竟大北而回。
冯异据说后,立马率军转移,等待有利于本身的战机。几天后,他在得池设下伏兵,让士兵们藏在路旁,诱敌深入。赤眉军进入潜伏圈之后,冯异一声令下,要时间杀声震天。冯异身先士卒,这一战共覆灭了敌军八万多人。捷报传到国都之后,刘秀非常愉快,亲自写了一封信搞劳前方将士:“赤眉破平,士吏劳吃力,始虽垂翅回溪,终能奋翼池,可谓‘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’。方论功赏,以答大勋。”意思是说,你们在前方打了胜仗,真是辛劳了。最初,你们似乎斗败了,很泄气,然则可以在要害时刻振翅高飞,真是“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”啊。你们回来之后我必然论功行赏,好答谢你们的功勋。后人便用这句话来形容“有失又有得”的情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