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 / 宋旭
前段时间,与一奶牛场老板闲拉呱。老板姓武,山阴县康庄人。本年63岁。
老武向我们讲述年青年头时的履历。讲到昔时在村办翻砂厂干活时,无意间提到一个词汇:“盗锅”。
“盗锅”就是将熔化了的铁水、铝水倒入模具里,“盗”出一些锅来。老武注释说。
老武所说的“盗锅”,本来是“铸锅”。
铸,该是人类最早把握的一种金属加热成型工艺了。青铜时代的各类青铜器,诸如鼎、簋、盘、盨、爵、豆、斝、壶、戈、钺之类的,均采用这种工艺加工成型。
在今天的通俗话里,“铸”读音“zhu4”。老武所言之“盗”,是一个非常陈旧的发音,可上溯至2300年前的先秦时期。是“铸”字的上古读音。
在郑张尚芳的《上古音系》中,将上古音系的研究局限划分为四个时期:远古期、前古期(殷商时期)、上古期(两周)、次古期(秦汉魏时期)。作为汉字的“铸”,在甲骨文中就已显现。在上古音系中的读音为“dios”(郑张尚芳)。隋唐时期声母由舌头音转为舌上音,读“tsiu”。现代汉语里声母音位进一步后移为舌尖后音,读“zhu4”。
现代汉语中的部门“zh”、“ch”、“sh”声母,履历了舌头音→舌上音→舌尖后音的演化。如今,我们不妨以“寿”为声旁的汉字古今读音为例,对其进行一番系统的考查。
汉字中的筹、涛、铸、畴、祷、踌、俦、帱、陦、梼、诪、鋳、焘等字,在《说文解字》里,读音均为“从×寿声”,解说在许慎年月,这些字的读音是沟通或邻近的。再看现代汉语里这些汉字的读音:筹(chou)、涛(tao)、铸(zhu)、畴(chou)、祷(dao)、踌(chou)、俦(chou)、帱(chou/dao)、陦(dao)、梼(chou/dao/tao)、诪(zhou/chou)、铸(zhu)、焘(tao/dao)、寿(shou)。
从上古时期的声母“d/t”到现代汉语的“zh”、“ch”、“sh”,表明这些汉字的读音不光发生了汗青演化,并且存在一个汗青分化的过程。这种分化,应该发生于隋唐宋近700余年的中古时期。我们看:
筹,《说文解字》:壶矢也。从竹壽聲。直由切。读音演化:du(上古)→driu(中古)→dziw(蒙元)→tshieu(明中前期)→chou(现代);
涛,《说文解字》:大波也。从水壽聲。徒刀切。读音演化:du:(上古)→dau(中古)→daw(蒙元)→thau(明中前期)→tao(现代);
畴,《说文解字》:耕治之田也。从田,象耕屈之形。※(注:※为死字。下同),或※省。直由切。读音演化:du(上古)→driu(中古)→dziw(蒙元)→tshieu(明代中期)→chou(现代);
祷,《说文解字》:告事求福也。从示壽聲。读音演化:tu:?/ tu:s(上古)→taux/ tauh(中古)→taw(蒙元)→tau(明代)→dao(现代);
踌,※箸(似为“迟疑”异体字——笔者注)也。从心籌聲。直由切。读音演化:du(上古)→driu(中古)→tsieu(明代)→chou (现代);
俦,《说文解字》:翳也。从人壽聲。直由切。读音演化:du:s/du(上古)→driu/dauh(中古)→dziw(蒙元)→tsieu(明初)→chou (现代);
帱,《说文解字》:禪帳也。从巾壽聲。直由切。读音演化:du:s/ du(上古)→driu/dauh(中古)→daw/dziw(蒙元)→chou (现代);
陦,《玉篇》:同岛。读音:tau(中古广韵音)→dao (现代)
梼,《说文解字》:斷木也。从木寿聲。《春秋传》曰:“柮”,徒刀切。读音演化:tu:?/du(上古)→dau/ driu(中古)→daw(蒙元)→thau(明代中期)→chou(现代);
譸,《说文解字》:詶也。从言壽聲。讀若醻。《周書》曰:“無或譸張爲幻。”張流切。读音演化:tu(上古)→triu(中古)→tsiw(蒙元)→zhou (现代);
焘,《說文解字注》:溥覆照也。中庸曰。辟如六合之無不持載。無不覆幬。注云。幬或作燾。……从火,壽聲。读音演化:du:(上古)→dau(中古)→daw(蒙元)→tau(明中期)→tao(现代);
铸,《说文解字》:銷金也。从金壽聲。读音演化:上古音“tjos”→中古“cjyoh”(古韵罗马字)→《蒙古字韵》“tsy”(拟音)→《华夏音韵》“tsiu”(宁继福)→zhu(现代汉语)。
综合以上,能够解说今天通俗话中的舌尖后音“zh”、“ch”、“sh”等声母,部门起原于上古时期的舌头音“端”、“透”、“定”母,经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,至隋唐及两宋时期,分化为舌上音dr、dz、ts、ths等母,后历元明清三代,音位进一步后移,成长并形成舌尖后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