影视剧中常见的城中一队队巡夜的士卒,以及喊着“天干物燥,小心火烛”的打更兵,其实这些都不是杜撰出来的,而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,这是因为在古代有宵禁的制度,古代宵禁时,各个城市都有成百上千名更夫,按时间间隔敲锣。那么小伙伴们知道古代宵禁是什么意思吗?接下来我们来通过本文详细的了解一下古代宵禁。
古代宵禁的作用有哪些
宵禁就是指戒严期间夜间禁止人们外出或通行。宵禁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,有记载的是《周礼·秋官司寇》中的内容为“司寤氏”一职位,并明确其职能:“掌夜时,以星分夜,以诏夜士夜禁,御晨行者,禁宵行者、夜游者”。这就是最早专门负责夜禁事宜的相关职司的记载!而从周代开始,历朝历代都有宵禁制度,直到明代,一更三点开始禁夜,五更三点解除宵禁。在秦汉时期,夜禁制度已经颇为严格,而盛唐时期虽然气度恢弘,自由开放,但对于宵禁却没有丝毫放松,反而更加严格和系统!
实际上古代实行宵禁制度的原因有很多种。第一个原因是为了防火防盗,第二个原因是为了防止敌军奸细或者奇袭部队在晚上潜入。此外,在灾荒和战乱时期,大量流民出现,若没有宵禁管理,他们会对政权造成极大威胁!而实行宵禁制度可以派人不间断巡逻,防患于未然。不仅如此,宵禁也可以远离不法分子、反贼流寇等,保护老百姓的安全。最重要的是在古代,宵禁被当做一种必须遵守的秩序,可以保证统治者的最高利益。所以古代才会有宵禁的制度。
在古代法律中触犯宵禁被称为“犯夜”,这是一种罪名。而对于禁夜的刑罚,不同朝代不同,但大同小异!一般来说在实施宵禁期间,想在实行宵禁地区的街道或者其他公共场所通行,必须持有本人身份证件和宵禁实施机关制发的特别通行证。如果抗拒宵禁规定,就会被拘留或者使用武器对其实施强制措施。宵禁令是一种社区令,可对任何年龄的犯人适用,不过如今已经没有这种制度了,毕竟如今的时代已经不是战乱、灾难横行的时代,因此不需要靠宵禁来保护人。